疫情之下,线上教学给我们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实验小学文化路校区教学团队围绕“融合线上线下课程,有效提升教与学品质”核心目标,且行且思,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思考,探索出删繁就简、臻于常态的线上“教与学”实践策略。
一、建立了纵横一体的网格化管理,线上教学有“规”可依
一方面制订完善的纵向线上教学制度和计划。如《线上教学应急预案》《线上教学工作方案》《领导听课巡课安排》《教研组线上教学制度》《线上课堂管理制度》《作业布置与批改规定》《学生听课十条要求》等;从严落实任课教师授课制度;加强作业检查、严格学生考勤管理、开展常态化巡课、居家安全与关爱服务。另一方面落实好横向的教学常规。各学科、各教研组结合实际,分年级制定线上教学工作方案;各科室、级部、教研组多级联动,各司其职;制订切实可行的课程表,经过线上实践,课程安排合理有效,保证“教与学”有“规”可依。
二、抓住了“教”和“学”根本,线上教学有“序”开展
1.务本倡简守“根”本。守住教学的“根”,其本质还是“教”和“学”实施与实践,线上教学依然要重视“如何教”“教的怎么样”“怎样学”“学的效果如何”。认清了这个本质,我们逐步探索有效、扎实的“教”和“学”策略,及时推广先进经验,线上教学有条不紊,有序开展。但线上教学又不能等同于线下,不能照搬线下模式,为此,我们要求各教研组要形成合力,每周线上大研讨,每日小教研,保证教学进度的相对统一。
2.高效课堂提升品质。删繁就简优化课堂结构;紧扣课程纲要,突出教学重点、难点;采取线上互动,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倡布置前置性作业,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优势。化不便为方便,提升课堂教学品质。
3.落实常规赋能提质。加强线上“教与学”教学常规、学习常规、学习习惯的管理与考核,任课教师严格按照学校线上教学各项规章制度安排学习任务,线上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学习互动、作业布批反馈等纳入线上教学常规量化管理。学生居家上课习惯、作业完成质量、体质锻炼、居家劳动实践等均纳入线上学习量表,充分保障学生的“学”有收获、有质量、有提升。
强化评价反馈,促进常规落实,各级部采用直播或会议的形式规范学生早读、课堂、作业反馈等活动开展,实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习习惯等进行适时地反馈提醒、评价激励,保证学生线上学习效果。
三、关注线上重点群体,形成了师生帮扶台账
1.校长、业务校长、教导处教科室、级部主任组成专业业务指导团队,下沉到级部、班级,实行线上巡课、听课反馈机制。形成“日反馈,周小结”机制,保障线上教学质量。
2.实施“线上青蓝工程”帮扶计划,按照教导处统一调配,学校领导、骨干教师每人重点帮扶两位老师,从“课堂教学、作业批阅、家校沟通、技术指导”等方面指导帮扶有教学困难的教师有序进行线上工作。“保姆式”线上帮扶保障教学质量。
3.重点关注年龄偏大、支教交流、普通话不好的教师群体,重点培训直播技术,研讨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结合听巡课发现的问题,跟进指导,优化改进“教与学”策略,确保师生就“教与学”质量提升。
4.关注防疫阻击战一线人员子女、建档立卡户学生、农村留守儿童、随迁子女及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习帮扶落实工作。对确因特殊原因无法通过网络参与在线学习的学生,学校进行全面精准摸排,建立专项工作台账,精准施策,确保不落下一个学生。
四、于常规化教学中开拓创新,丰富了学生居家生活
鼓励各学科老师根据学科特点创造性的创新开展居家学习劳动综合实践活动。自开展线上教学活动以来,各级部设计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如“作业线上积分制”“线上优秀作业展评”“整书阅读活动展示”“讲题小达人”“动起来的数学”“居家劳动实践”等,寓教于乐、寓教于比、寓教于动,真正做到“五育并举”,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同时,大大丰富了学生居家学习的形式和内容。
为全方位展示师生居家学习生活的感人瞬间,我校公众号隆重推出《“在一起”记录线上教学的温暖瞬间》系列活动,现已推出教师篇,学生学习篇、劳动篇、运动篇,即将推出线上“书香教师”“书香少年”的评选,将进一步推进线上“教与学”品质提升。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